菜单栏
首页» 新闻资讯» 最新资讯

联合国机构与我中心共同举办中国首次社会组织参与国际人道行动桌面推演

发布时间:2017-12-27   浏览量:
  

 

2008年的汶川地震以来,中国社会组织开始积极参与灾后救援和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也成为中国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从2015尼泊尔地震开始,中国社会组织开始走出国门,响应国际灾害,及至厄瓜多尔、海地、斯里兰卡、伊朗等多国的灾区。中国社会组织对这些灾害响应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也促使中国机构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水平和机构间协助,提高参与国际灾害援助行动的有效性。为促进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的能力提升和健康发展,积极参与新型南南合作框架,推进“民心相通”来响应我国“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会同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UNOCHA)、亚洲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于2017年12月18-20日在北京举办以“提升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国际灾害救援行动能力”为主题的工作坊。工作坊以桌面演练为主要形式,针对在国际自然灾害情境下,加入由UNOCHA推动的行动协调体系时的程序和开展救助行动的步骤,营造工作场景,引导参与者完成任务。这是UNOCHA首次在中国开展桌面演练活动。

本次桌面推演由UNOCHA亚太区域办公室区域合作负责人Kristen Knutson、纽约总部外联合作组人道事务官员衣春瑶与北师大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共同主持,并邀请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UNDAC成员李立、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联合会(IFRC)灾害管理总监Bahram Amintorabi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项目官员孙辉协助。本次工作坊的参与者,包括来自联合国组织驻华代表处、相关政府部门及部分地方政府、红十字会、国内基金会、救援队等社会组织以及国际组织的37位代表。为期两天的桌面演练分为行动决策、准备、抵达、媒体应对、组群协调机制、社区参与和评估、撤离七个环节。参与者被分为五个组,各组均有联合国组织、国际组织、基金会、救援队的代表,需要协同作业,在每个环节中都完成突发信息分析和讨论,以此形成和调整应急行动计划,并与UNOCHA主导的行动协调机制对接,与其他的行动队伍达成信息互通和行动互补。分组和环节设置均指向对国际人道响应程序,应急协调在信息、行动方向和行动内容等层面的内涵,以及应急行动周期的深度理解。所有参与者均投以极大的积极性,并将本机构工作中的丰富实践经验融入讨论。

照片 - OSOCC

 

代表们普遍认为,本次活动极大增进了中国各部门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对国际人道行动体系的了解,激发了对国际体系、工具和经验进行借鉴的思考,促进了国内外不同类型的灾害响应机构的交流和融合,有效提升了社会组织走出去参与国际灾害救援以及人道援助的能力,为践行我国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国家战略奠定了有益基础。

照片 - 总结

 

演练结束后,主办方还组织了提升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国际灾害应对与人道援助的发展战略对话。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巡视员尹光辉、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副主任高玉成、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秘书长赵大兴、UNDP驻华代表处灾害管理处处长张素娟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了研讨。研讨期间,UNOCHA两位官员和国际红十字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高级顾问郭阳分享了国际以及亚洲人道危机和应对形势,随后,中外双方交换了对全球人道危机趋势和应对需求的看法,碰撞了从能力建设、技术资源等方面进行发展合作的可能。

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是依托我校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建设的重点面向风险治理领域,推动韧性社会建设的校级研究中心。在商务部、民政部、中联部等部门指导下,中心于2016年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建立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风险治理创新项目实验室,推动中国各部门与社会组织和国际人道援助体系的对话,先后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合作单位共同组织多次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参与的工作坊和访问学习活动,并在2017年9月联合选派四位中国社会组织代表在UNDP和UNOCHA亚太区域办公室为期三个月的借调工作和学习。四位代表在UNOCHA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了本次桌面演练的方案设计。在未来,北师大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还将继续推进国际理念和技术的引进以及与中国经验的融合,促进中国灾害风险治理的优化,携手多方走出去推进“一带一路”国家的灾害风险治理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