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栏
首页» 媒体社发» 媒体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报】张秀兰:用治理的方法建构新型社区福利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13-12-02   浏览量:
  

  

张秀兰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为中国社会政策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根本性的体制资源。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社会政策有许多事情需要下大力气来做,这里只从社区福利服务的角度来谈。

社会政策是国家治理中的建设性角色

    治理是公共管理领域为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管理实践模式。国家治理的主体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强调国家与社会合作、政府与非政府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合作,强调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各方的参与、谈判、协商、合作、互惠,以求实现善治。

    社会政策在国家治理中富有建设性,主要涵盖社会风险的应对机制(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建立,以及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的政策应对。很明显,社会政策要发挥如此多样的功能,就必然要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种资源和手段。因此,在国家治理的体系中,社会政策不但具有提供政策产品、凝聚社会共识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充当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各方良性互动机制的建设性角色,从而在国家治理中起到积极作用。

用治理的方法满足福利服务多元需求

    当前因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农村社区空心化和城镇社区高度陌生化而产生的城乡社区的种种困境,包含着对社会福利和服务的强烈需求,呼唤新型社区福利服务供给体系的建构。

    建构新型社区福利服务体系为什么要用治理的方法?这是由于人们的福利需求是高度分化且多元的,因而,福利服务提供方也需要多主体的参与。例如,福利制度所提供的福利内容,简单包括现金援助和直接服务。直接服务的主要内容有:医疗卫生服务、文化教育服务、劳动就业服务、住宅服务、孤老残幼服务等;服务对象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军人及其家属、贫困者,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和家庭等。而在缴费制度上,有的是免费的,有的是个人承担部分费用,有的则需要个人承担全部费用。因此,多元的需求就需要多元福利提供者,包括政府、市场、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等,通过多种渠道来满足。

新型社区福利服务体系建设有助于提升国家能力

    人们福利服务需求的特点大体有四:第一,对服务响应的及时快捷有严格要求,如给老年人送餐、对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第二,对服务的便捷有很高的要求,如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服务。第三,对于成本效益有较高要求。由于福利对象多为弱势群体,且大量服务是日常性的,因此福利对象对服务价格较敏感。第四,对服务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有较高要求。与这些特点相对应,构建福利服务体系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服务的快捷性要求我们重视社区福利服务建设。第二,便捷性要求我们加强服务的信息化建设。第三,成本效益要求表明在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的必要以及监管的必要。第四,服务水平的要求表明需要有相应人才的培养支持系统。不难看出,社区服务在满足福利服务需求的快捷性、便捷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新型社区福利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除了提供直接回应民众需求的服务品外,还有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第一,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服务业对于提供就业机会贡献巨大。发展社区福利服务,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第二,社会建设的意义。一般来说,政策的实施会形成新的信息通道、社会网络和认知框架。因此,新型社区福利服务还具有建立社区社会网络、营造社区精神、形成社会认同的作用,这对于我国国家能力的提升具有基础性意义。

政府负责 主体明确 体系支撑

    第一,政府担起支持者的责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政府应当担起支持者的责任,提供一个激励社区服务的“政策包”:一是投资,包括对一般公共品的投资,以及对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包括社会组织、社区组织的投资。二是出台一系列有效支持福利服务保障的政策,包括高层级的政策——法律法规条例。三是建立评估监管体系,对福利服务进行评估和监管。通过这一“政策包”,建立资金、物资、人员、声望流向社区的激励机制,从而切实起到支持社区服务的作用。

    第二,明确提供服务的主体。提供服务的主体,一是家庭。家庭原是最基本的福利单位。我们要做的是支持家庭,提升家庭完成其职责的能力。二是社区组织。这些组织包括非营利性组织和营利性组织。对非营利性组织提供资助和引导;采取政策激励方式鼓励营利性组织参与福利生产品的供给。三是社会组织。整合社区内社会组织的福利服务生产资源,鼓励其进行社区化服务。

    第三,建构社区福利服务的支撑体系。首先是以社区为平台,进行资源整合。通过整合社区内外的人力资源、机构设施资源、组织资源、社会资源,构成福利服务供给网络。其次是制度创新。即本着治理理论提倡的组织间协商、合作、宽容、互利共赢的精神,推动福利服务的制度创新。再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福利服务需求的专业化、人性化特点,要求大力推进社会工作者和多层次福利服务人员的培养。最后,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福利服务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保证。建构新型社区福利服务体系,一定要充分使用信息化手段。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

 

原文刊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1月29日,A08版)